顯示具有 人物 / Personag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物 / Personag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03-14

涂 皓欽個展 Hao Chin Tu / Solo Exhibition


應該很多人對蘇打綠「小情歌」MV裡的插畫都有印象吧!
而這個風格強烈的插畫家 - Smoky Tu 開個展了喔!!




















轉自將軍史默奇

涂 皓欽個展 Hao Chin Tu / Solo Exhibition
散打 Nothing could bring you down (ROUND 1)

展覽地點 | venue:ZABU台北市浦城街9-4號
展覽時間 | duration:2010.3.1 -2010.3.22
開放時間 | open hours:15:30 -23:00
--------------------------------------------------------------
散打/回合壹 in ZABU(雜舖)


2008-09-23

Sep.23 超現實日本鬼才導演 - 辻川幸一郎


辻川幸一郎 (Tsujikawa Koichiro) 1972-
個人官網 http://www.tsujikawakoichiro.com/

1993年成為唱片設計師後,由於小山田圭吾(Cornelius)的介紹,因緣際會在參與現場演出的拍攝工作後,轉而成為自由導演。非科班出身的他,憑藉個人獨特的風格,以濃厚的生活氣息和超現實表現的幽默感,再加上無懈可擊的後期製作技術,迅速的在日本Music Video界造成炫風,成為棘手可熱的新銳導演和製作人。甚至也為許多知名品牌拍攝商業廣告,包括松下電器、明治雪糕和資生堂等等。


會知道他,其實是上次阿遠邀我去他的3D祖師爺兼動漫狂人以及工具的供應商(他自己說的XD)-銘育家裡,剛好阿維(StayReal動態影像動畫師)放了一片 辻川幸一郎 的DVD,才讓涉獵淺薄的我有機會知道這麼棒的導演。老實說,會一見鐘情也許跟他作品中獨特的超現實感有關係,加上很到味的音樂節奏感,一回來馬上問阿遠這個導演的名字(他也不知道,問阿維的結果是"景"川幸一郎,難怪網路上找不到,這幾天加了阿維的msn才找到)

不說太多,分享一些在Youtube上找到的影片吧!

Cornelius - Fit Song

私心最喜歡的一部,第一次看到很驚豔,CG也做得很棒!!

Cornelius - Omstart

不知道是否用3D還是粘土做的動畫,很舒服的夢感,喜歡那個白色的世界,還有那隻很像獅子的角色(出公仔我會想買吧!!)

Cornelius Music Video

用鏡像做出很有趣的視覺,耳朵成了蝴蝶。裡面打鼓的那個似乎是導演本人呦~

Cornelius - Sensuous

簡單卻讓人看得很著迷的顏色繽紛,看完就會很想玩Realflow喔(可能是這樣最近才會開始摸:P)

Untitled: Koichiro Tsujikawa

幫松下(panasonic)做的形象廣告,雖然看不懂可是非常的超科學,很酷!

Cornelius - Tone Twilight Zone

從頭到尾只用手表演(讓我想到大一的皮影戲,小烈也用手表演的那段)

其他還有不少影片可以在youtube上面看,包括一些實驗性質的短片。從他一些作品裡面可以發現, ∞這個符號很常出現,雖然不清楚這對他而言是否具有某種意義,也許就像他的作品裡深不可測的無限想像一樣,可以在欣賞影片時仔細品味一下喔!

p.s 有人知道辻川幸一郎的"辻"中文要怎麼發音嗎?

參考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小山田圭吾
http://allyming.blogbus.com/tag/辻川幸一郎/

-----------------------------------------
補記 \

感謝龐B提供這段 SMAP NTT東日本 ほほえみの波紋 廣告影片


另外,龐B和我妹都說"辻"這個字中文裡應該沒有,通常會用"過"字。

2008-05-17

May.17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演講題目:創意導引師, 創意思考
演講人:余佩珊教授
日期:2008/5/02
地點:台科國際大樓三樓

那天踏進演講教室選擇了邊邊的座位,臺前的余佩珊教授說著這不會是一場演講,而是一個引導互動的課程,並期盼大家往前面中間座位集中。興致勃勃的我往中間的座位移去,一開始手中的白紙要我們寫出自己期望在這場課程中獲得什麼。寫下了期望自己能在此放開心胸,抱著對接下來應該會很有趣的課程期待著,我想這不會是一場普通的演講了,余佩珊教授這時也提出傳統教室如現場的這種環境不利於互動的進行。

沒錯!果然這種空間的安排阻礙了人與人的互動學習,基於演講廳無法移動桌椅的原因,余佩珊教授也貫徹了這個說法,整場不會是一場演講的演講比平常的演講還要演講。不知道該不該說期待大失望大,初衷「創意不是可以用教的」卻僅列舉了許多無法融入的情境圖片的案例「教」我們,而無法讓人被說服有被引導或開發令人驚喜的創意,若真要說在這場「演講」中獲得什麼,也許可以思考的是如何在固有環境限制下做出突破的創意。

這個限制其實可以在型式上消失的,這場談創意思考的演講原本可以不會只是場普通演講的....

2008-05-02

May.02 水越這樣玩設計 -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DSC00498


水越設計(AGUA Design)的許多創意概念總是充滿活力與驚喜,當周育如小姐在臺上一張張的介紹AHUA的專案時,似乎也可以看到她眼裡閃爍著對於創意設計的理想是那麼的輕鬆而愉快的,而為什麼許多的設計師卻總是在"做"設計而不是"玩"設計?

在以人為本的需求中出發,貫穿故事文化核心,水越創造了獨有的風格。而在都市酵母的專案中,先落地深根再放眼世界的概念,訴求著強化台灣在地的"黏性",試圖先讓台灣人愛上自己所生存的這塊土地,再朝擠身國際的理想邁進,這個計劃是讓身為臺灣土生土長的我為之興奮的。尤其最近的幾年,台灣本土的文化和意識逐漸抬頭,新生代試圖在各個領域重新轉化深植生活裡的台灣元素民俗,再思考的方式企圖讓原本總是崇洋哈日的臺灣人(我想這也許與海島特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與被他國統治的歷史背景等或多或少有關),開始認同並內化在地精神,強化向心力。而水越在玩設計的過程裡用了有趣大膽卻簡單的想法開始,把任何想得到的,對於增加這個城市黏性的可能,都不加以限制,即使天馬行空但總是可以在其中挖掘出真正可以使用的部份,最後再具體設計出來。而這些都還是圍繞在人與環境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來,在會心一笑的感動中總可以看出設計的夢想對於美好的未來會有實現一天的希望。

DSC00495DSC00497DSC00496

2008-04-28

一定要看的..purinketu² !!



應該有很多人都有看過這一個日本街舞比賽節目的影片吧!這一個團體叫プリンケツプリンケツ,發音就是purinketu²,他們的舞實在太過異類,肢體竟然可以開發得那麼創意讓人叫絕,再搭配也不知道該不該算是奇裝異服的裝扮表演,還能夠完全不笑場的專業演出,也讓他們紅到世界各地。

如果在youtube上面搜尋一下,一定可以發現許多其他人模仿他們這段舞蹈的影片,而且也會發現那些模仿的完全沒到位,這總讓我想到許多老二心態的產品或是企業,也不能說模仿是壞事(企業要賺錢,這是捷徑沒錯。模仿他們跳舞的人也許只是因為有趣),不過應該不難從原版的purinketu²裡發現他們不是完全kuso亂跳的,而是建立在扎實街舞基礎和專業認真的態度上面(甚至有面無表情團體的戲稱),至少這點是別人所難以學到完全,也是他們之所以有價值的地方。(我實在對那個把眼睛邊邊用膠帶貼起來的表情印象深刻啊)

上面那段影片是他們最紅的舞,下面還有其它五段影片也同樣讓人想到不,看完會想學跳舞...XD



女子十二樂坊歐(看他們怎麼詮釋這旋律,快笑死了XD)


一樣是女子十二樂坊,不過只有兩個人版


這次穿紙尿布...




看完有沒有腳軟...XD

2008-04-08

Apr.07 永樂市場之章

DSC06483

好吧!今天組員都一致認同最大的收獲就是遇到Roger老師,就當炫耀的起個頭囉。


昨天為了求好心切的把老大的片頭趕完,用到早上七點才睡,起床已經快下午一點。匆忙買了午餐喀完到校門口還是遲到了,熹熹猴子和柯南抱歉了(最近很常遲到)。

IMG_0033

好久沒到永樂市場,不過在那一個區域,時間一直都沒有在流動的感覺。大一為了人體造型的東西,常跑那邊,最有用的布就是萊卡布,彈性超好人體造型最好用也最沒創意。今天是為了報告觀察而去,除了旁邊幾棟拆除的老洋房以外,甚至覺的就算在地上擺了一枚錢幣,十年後他還是在那個地方不會變(誇飾啦~現實大概三分鐘就被撿走了)

IMG_0045

大門口的電扶梯一直是讓我覺得有很多故事的地方。似乎站在那兒就能看見時間曾經流動過的證據,而如今這棟建築就好似安靜回憶的老人,坐在藤椅上。但我們都只是過客而已,能說的感受不過是自己的喃喃。

IMG_0060

在一直迷路重覆的商場裡被布包圍的我們,用相機對抗著的時候就遇到了Roger老師,柯南一直很幸運的猜輸拳,所以只好頭皮硬著去要求Roger老師合照(見最上圖囉)。會知道他是因為看星光大道,會看星光大道也是因為宜融剛好是國小同學兼無猜,Roger老師本人還是一慣親切,只是近看才看得出些微的歲月痕跡,不過心裡的年輕卻是非常亮眼的。

IMG_0075

當然我們還是不能一直不務正業,因緣際會下問到了號稱全台灣最高學歷的布行老闆-呂國華先生。為我們的研究方向做了53分又07秒的精闢解說(我還錄音了),關於永樂市場的歷史與行銷等等,他都可以算是權威。不過我們是群不怎麼用功的學生,聽到後來還是累了(都超過下課時間了XD),幸好老闆娘出現幫我們拖困。不過老闆真的很厲害,有興趣了解永樂市場的人可以去二樓的2018或2042室找他聊聊,他會很熱情的給你很多答覆歐。

附上今日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k4s/sets/72157604426973631/

2008-03-06

口是心非

一早轉開電視 很巧的MTV播放著雨生最後一張專輯"口是心非"
現在msn暱稱上"等一等 這些傷 會自由"是口是心非就是這首歌的歌詞 -





口是心非 詞、曲:張雨生

口是心非 你深情的承諾都隨著西風飄渺遠走
痴人夢話 我鍾情的倚托就像枯萎凋零的花朵
星火燎原 我熱情的眼眸曾點亮最燦爛的天空
晴天霹靂 你絕情的放手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

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 怕是怕這些苦沒來由
於是悲歡起落人靜默 等一等這些傷會自由

口是心非 你矯情的面容都烙印在心靈的角落
無話可說 我縱情的結果就像殘破光禿的山頭
渾然天成 我純情的悸動曾奔放最滾燙的節奏
不可收拾 你濫心的拋空所有晶瑩剔透的感受

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 怕是怕這些苦沒來由
於是悲歡起落人靜默 等一等這些傷會自由

---------------------------------




這些天不停的反覆聽著這張專輯
1997年10月才發行了這張隔了一陣子的幕後回到幕前的創作
1997年10月,21日,雨生車禍


十年了,在我什麼都還不懂的年紀我聽著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給自己有長大的理由雖然那時候不是很懂,老家裡還有他幾張專輯的卡帶,包括最後這一張(那時家裡還沒有cd player,捲帶時我很難過,後來有了CD播放器以後去補買了CD),因為這一張濃濃文藝復興與詩交錯的味道,十四五歲的我開始嘗試寫詩和一些文字(大部份在已經關掉的bbs上,那時還有一起飆詩玩文字的朋友,我沒有備份,但有某個人還留著部份:)。一直會想如果那一晚他沒有開車,現在的華語音樂是否會有不一樣的化學變化?可或許只有這樣的離開才能讓他的聲音創作和靈魂用他最爽朗的笑聲烙印在人間。這些天低落的時候我放肆的放著這些歌,時空在那時候好像可以跳躍,把我帶離這個瘋狂世界,暫時。

補記:
剛好在youtube上面看到這段,哭了,上天很諷刺的玩笑...

2008-03-05

Jan Svankmajer - 史雲梅耶 \ 捷克超現實動畫導演



史雲梅耶 Jan Svankmajer
捷克人(Czech Republic)
1934年9月4日生於布拉格。
大學就讀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主修木偶劇,導演及舞台設計。
1964年作了第一部動畫「The Last Trick」。在學生時代就對超現實主義感到興趣的他,於70年加入捷克的超現實主義組織,且結識了他的畫家妻子Eva Svankmajerova。曾加入Jiri Tmka工作室,不過還是致力於個人創作,數十年來維持創作的產量與作品一貫的風格,因此作品中的批判、荒謬而與同樣出身布拉格的文學巨擘卡夫卡相提並論。

Jan擅長運用stop-motion的技巧製作動畫,很有特色的是他在雕塑人像人體時的技巧把黏土等素材表演得具有靈魂,觀賞時常會有超越現實的真實感在裡面,與他創作的奇異空間產生衝突。

以下挑選了幾部作品影片:

Jan Svankmajer - Dimensions Of Dialogue Pt:1 (1982)


Jan Svankmajer: Dimensions of Dialogue Part 2


Jan Svankmajer - tma/svetlo/tma (Darkness/Light/Darkness)



主要作品列表:
the Last Trick [1964]
Johann Sebastian Bach: Fantasia G-moll [1965]
A Game with Stones (石頭記) [1965]
Punch and Judy [1966]
Et Cetera [1966]
Historia Naturae, Suita [1967]
the Garden [1968]
Picnic with Weissmann (白衣先生去野餐) [1968]
the Flat [1968]
A Quiet Week in the House [1969]
the Ossuary [1970]
Don Juan [1970]
Jabberwocky [1971]
Leonardo’s Diary [1972]
Castle of Otranto [1977]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1981]
Dimensions of Dialogue [1982]
the Pit, the Pendulum and Hope [1983]
Down to the Cellar [1983]
Virile Games [1988]
Another Kind of Love (另一種愛) [1988]
Alice (愛麗絲) [1988]
Darkness/Light/Darkness [1989]
Meat Love [1989]
Flora [1989]
Animated Self-Portraits [1989]
the Death of Stalinism in Bohemia (史大林主義死在波希米亞) [1990]
Food (食物) [1992]
Faust (浮士德) [1994]
Conspirators of Pleasure (極樂同盟) [1996]
Little Otik (吃人滴滴仔) [2000]
Lunacy (黐線) [2005]



參考網站:
http://www.safariunderground.net/archives/399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n_Svankmajer
http://blog.roodo.com/waking_life/archives/212535.html

2007-12-26

林昇源 Francis Lam

林昇源 Francis Lam
http://web.media.mit.edu/~francis/


香港人,大學時唸香港中文大學電腦科學,進入MIT前並不喜歡撰寫程式,但是進入以後他對電腦程式與藝術創作有了不同的體認,發現到過去的程式背景讓他可以更容易作出高互動性的東西。

林昇源所在的研究群是「社會媒體」(sociable media group),試圖從不同的工具媒體上實驗開發下一代人類社會的溝通方式。指導老師Judith Donath有很強的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的背景,也給了他對於社會和人的行為有很大的啟發。




他的畢業作品是「Cheiro」,主題是溝通。其中有一個很有趣的實驗,探討利用文字動畫是否能有辦法傳達文字所無法描述的情感。在最新版本的互動實驗中,已經可以透果簡單的輸入文字和滑鼠手勢將文字加入情感動畫,來輔助使用者間的溝通更豐富。



另一個幽默的作品是Nude messenger,中文翻譯叫「裸男製造機」,是他在2003獲得Canon比賽的銀牌大獎和2004年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Prix Ars Electronica)獲獎的一個作品。這個作品起因於他上網發現色情網站氾濫,全球網站有兩成是色情網站,其中90%都是女性裸體,但是其中的管理者卻大多為男性,他認為這樣很不平衡,於是就有了這個輕鬆好玩的網站。你可以在進入網站後做一些設定,讓他設計的80個裸男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姿勢和隊形集合,做成客制的動畫再寄給你的朋友,甚至很多人還拿來排列文字,如I love youHappy new year之類的卡片呢。



林昇源對於溝通型式的嘗試和程式背景撞擊出許多不同的語言,在他的個人網站中可以找到更多有關他的創作。例如co-paint是利用miccamera作畫的互動(剛好手邊web camera壞了沒試,只試了聲音),用不同的聲調和大小聲可以控制在畫面上的點作畫,真的很有趣,不過室友聽到可能會覺得你瘋了吧!()Magic cube則是可以改變那些cube的排列顏色和聲音作出不同的變化(這個我也還在了解怎麼玩)。在瀏覽他的網站時可以發現他其實很善於用pixel art的型式去表現他的作品,就連他的一些平面作品也都有很強列的像素風格,我想與他程式背景也多少有些許相關吧?



參考來源:

Intelligent Times - MIT made in Taiwan---媒體實驗室的台灣新秀

http://www.itmag.org.tw/magazine/article_single_276.htm

The Media Lab

http://www.media.mit.edu/research/955

francis@media

http://www.media.mit.edu/~francis/